![]() 双面振动扬声器
专利摘要:
一种双面振动扬声器,其包含磁回组件、第一振动组件与第二振动组件。磁回组件包括主导磁单元、第一导磁单元及第二导磁单元,主导磁单元具有主导磁板及两个侧导磁板,主导磁板具有通气孔,各该侧导磁板设于主导磁板的两侧,主导磁单元形成H形。第一振动组件设于磁回组件的一侧表面,第二振动组件设于磁回组件的另一侧表面。借此,本实用新型的双面振动扬声器可在尺寸不变的情况下具有双向发声的效果,以提升输出音量与低音,且可因第一振动组件与第二振动组件的同时运动,而增加制震力并抵消彼此间的作用力,以避免共振产生杂音与失真。 公开号:CN214338126U 申请号:CN202120647395.XU 申请日:2021-03-30 公开日:2021-10-01 发明作者:吕剑;曾明军;李仪勇;刘赞华 申请人:Dongguan Shunhefeng Electric Co ltd; IPC主号:H04R9-02
专利说明:
[n0001]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双面振动扬声器,尤其涉及一种可双向发声的双面振动扬声器。 [n0002] 一般的扬声器必须装在音箱内,才能提升低频表现。 [n0003] 但是,当扬声器的低频或电压增加时,振膜会产生较大振幅的摆动,因此容易导致整个扬声器跟着振动。而由于扬声器必须装在音箱内,因此扬声器的振动会进一步传递到音箱,导致音箱与扬声器一起共振,造成有杂音与失真的情况。 [n0004] 因此,如何发明出一种双面振动扬声器,以期达到可在尺寸不变的情况下具有双向发声的效果,及达到提升输出音量与低音、增加制震力以及避免杂音与失真的目的,将是本实用新型所欲积极揭露之处。 [n0005] 有鉴于上述现有技术的缺憾,本发明人有感其未臻于完善,遂竭其心智悉心研究克服,进而研发出一种双面振动扬声器,以期达到可在尺寸不变的情况下具有双向发声的效果,及达到提升输出音量与低音、增加制震力以及避免杂音与失真的目的。 [n0006] 为达上述目的及其他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双面振动扬声器,其包含:磁回组件、第一振动组件以及第二振动组件。该磁回组件包括有主导磁单元、第一导磁单元及第二导磁单元,该主导磁单元具有主导磁板及两个侧导磁板,该主导磁板具有至少一个通气孔,各该侧导磁板设于该主导磁板的两侧,该主导磁板的两侧分别具有至少一个组接部,各该侧导磁板具有与该组接部组合的至少一个对接部,该主导磁单元形成H形,该第一导磁单元设于该主导磁板的一侧表面,该第二导磁单元设于该主导磁板的另一侧表面,该第一导磁单元具有第一磁间隙,该第二导磁单元具有第二磁间隙;该第一振动组件包括有第一喇叭座、第一音圈以及第一振膜,该第一喇叭座与该磁回组件的一侧表面配置,该第一音圈活动配置于该第一磁间隙且与该第一振膜配置,该第一振膜与该第一喇叭座配置;该第二振动组件包括有第二喇叭座、第二音圈以及第二振膜,该第二喇叭座与该磁回组件的另一侧表面配置,该第二音圈活动配置于该第二磁间隙且与该第二振膜配置,该第二振膜与该第二喇叭座配置,该第二喇叭座与该第一喇叭座相互组合。 [n0007] 上述的双面振动扬声器中,该主导磁板的两端部的两侧分别具有该组接部,各该侧导磁板具有与各该组接部组合的两个该对接部。 [n0008] 上述的双面振动扬声器中,各该组接部的两侧分别具有挡抵部,且各该组接部超出所述挡抵部,各该挡抵部挡抵各该侧导磁板,各该组接部不超出各该对接部。 [n0009] 上述的双面振动扬声器中,该对接部为贯穿孔。 [n0010] 上述的双面振动扬声器中,该第一喇叭座与该第二喇叭座的两侧分别具有至少一个开孔,各该开孔连通该通气孔。 [n0011] 上述的双面振动扬声器中,该主导磁板的两侧分别具有该通气孔,各该通气孔呈凹口状,各该侧导磁板具有与各该通气孔连通的透气孔,该第一喇叭座与该第二喇叭座的两侧分别具有至少一个开孔,各该开孔连通各该透气孔。 [n0012] 上述的双面振动扬声器中,该第一喇叭座的两侧分别具有至少一个第一开口部,该第二喇叭座的两侧分别具有至少一个第二开口部,各该第一开口部与各该第二开口部相互对应形成该开孔。 [n0013] 上述的双面振动扬声器中,该第一振动组件还包括有两个第一弹波,各该第一弹波的一侧具有第一固定部,各该第一弹波的另一侧结合该第一音圈,该第一喇叭座的两侧分别具有第一组合部,各该第一弹波的第一固定部结合于该第一喇叭座的各该第一组合部,各该第一组合部位于各该开孔;该第二振动组件还包括有两个第二弹波,各该第二弹波的一侧具有第二固定部,各该第二弹波的另一侧结合该第二音圈,该第二喇叭座的两侧分别具有第二组合部,各该第二弹波的第二固定部结合于该第二喇叭座的各该第二组合部,各该第二组合部位于各该开孔。 [n0014] 上述的双面振动扬声器中,各该侧导磁板具有透气孔,各该透气孔的孔径大于该主导磁板的厚度,各该透气孔跨设于该主导磁板的一侧表面及另一侧表面,该第一喇叭座与该第二喇叭座的两侧分别具有至少一个开孔,各该开孔连通各该透气孔及该通气孔。 [n0015] 上述的双面振动扬声器中,该主导磁板的两侧分别具有该通气孔,各该通气孔呈凹口状,该第一喇叭座与该第二喇叭座的两侧分别具有至少一个开孔,各该开孔连通各该通气孔。 [n0016] 上述的双面振动扬声器中,各该侧导磁板的两端分别具有结合部,该第一喇叭座与该第二喇叭座对应组接于所述结合部,各该侧导磁板的外侧面与该第一喇叭座以及该第二喇叭座之间形成空间区。 [n0017] 上述的双面振动扬声器中,该第一喇叭座与所述结合部的对应组接处分别设有凸出部,各该侧导磁板的结合部与各该凸出部相互抵靠,以使各该侧导磁板的外侧面与该第一喇叭座以及该第二喇叭座之间形成该空间区。 [n0018] 上述的双面振动扬声器中,该第一导磁单元具有第一磁铁及第一导磁板,该第二导磁单元具有第二磁铁及第二导磁板,该第一磁铁设于该主导磁板的一侧表面,该第一导磁板设于该第一磁铁,该第二磁铁设于该主导磁板的另一侧表面,该第二导磁板设于该第二磁铁。 [n0019] 上述的双面振动扬声器中,该第一振动组件还包括有两个第一弹波,各该第一弹波的一侧具有第一固定部,各该第一弹波的另一侧结合该第一音圈,该第一喇叭座的两侧分别具有第一组合部,各该第一弹波的第一固定部结合于该第一喇叭座的各该第一组合部;该第二振动组件还包括有两个第二弹波,各该第二弹波的一侧具有第二固定部,各该第二弹波的另一侧结合该第二音圈,该第二喇叭座的两侧分别具有第二组合部,各该第二弹波的第二固定部结合于该第二喇叭座的各该第二组合部。 [n0020] 借此,本实用新型的双面振动扬声器可在尺寸不变的情况下具有双向发声的效果,以提升输出音量与低音,且可因第一振动组件与第二振动组件的同时运动,而增加制震力并抵消彼此间的作用力,以避免共振产生杂音与失真。 [n0021] 图1为本实用新型双面振动扬声器的外观示意图; [n0022] 图2为本实用新型双面振动扬声器的分解示意图; [n0023] 图3为本实用新型双面振动扬声器的另一个分解示意图; [n0024] 图4为本实用新型双面振动扬声器另一个角度的分解示意图; [n0025]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主导磁单元的分解示意图; [n0026]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主导磁单元的外观顶部示意图; [n0027] 图7为本实用新型磁回组件的分解示意图; [n0028] 图8为本实用新型图1的A-A剖面状态示意图; [n0029] 图9为本实用新型图1的B-B剖面状态示意图; [n0030] 图10为本实用新型图1的另一个B-B剖面状态示意图。 [n0031] 【符号说明】 [n0032] 1 双面振动扬声器 [n0033] 11 磁回组件 [n0034] 111 主导磁单元 [n0035] 1111 主导磁板 [n0036] 1112 侧导磁板 [n0037] 1113 组接部 [n0038] 1114 对接部 [n0039] 1115 通气孔 [n0040] 1116 透气孔 [n0041] 1117 结合部 [n0042] 1118 挡抵部 [n0043] 112 第一导磁单元 [n0044] 1121 第一磁铁 [n0045] 1122 第一导磁板 [n0046] 113 第二导磁单元 [n0047] 1131 第二磁铁 [n0048] 1132 第二导磁板 [n0049] 114 第一磁间隙 [n0050] 115 第二磁间隙 [n0051] 12 第一振动组件 [n0052] 121 第一喇叭座 [n0053] 1211 第一开口部 [n0054] 1212 第一组合部 [n0055] 122 第一音圈 [n0056] 123 第一振膜 [n0057] 124 第一弹波 [n0058] 1241 第一固定部 [n0059] 125 凸出部 [n0060] 13 第二振动组件 [n0061] 131 第二喇叭座 [n0062] 1311 第二开口部 [n0063] 1312 第二组合部 [n0064] 132 第二音圈 [n0065] 133 第二振膜 [n0066] 134 第二弹波 [n0067] 1341 第二固定部 [n0068] 10 开孔 [n0069] 20 空间区 [n0070] 为充分了解本实用新型的目的、特征及效果,现通过下述具体的实施例,并配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说明,说明如下: [n0071] 请参考图1及图2,如图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双面振动扬声器1,其包含:磁回组件11、第一振动组件12以及第二振动组件13。其中,该第一振动组件12的结构可与该第二振动组件13的结构相同,且该第一振动组件12与该第二振动组件13可以该磁回组件11为中心而相对称。 [n0072] 请参考图3至图7,如图所示,该磁回组件11包括有主导磁单元111、第一导磁单元112及第二导磁单元113,该主导磁单元111具有主导磁板1111及两个侧导磁板1112,该主导磁板1111具有至少一个通气孔1115,各该侧导磁板1112设于该主导磁板1111的两侧,该主导磁板1111的两侧分别具有至少一个组接部1113,各该侧导磁板1112具有与该组接部1113组合的至少一个对接部1114,该主导磁单元111的剖面形成H形,该第一导磁单元112设于该主导磁板1111的一侧表面,该第二导磁单元113设于该主导磁板1111的另一侧表面,该第一导磁单元111具有第一磁间隙114,该第二导磁单元113具有第二磁间隙115。 [n0073] 该第一振动组件12包括有第一喇叭座121、第一音圈122以及第一振膜123,该第一喇叭座121与该磁回组件11的一侧表面配置,该第一音圈122活动配置于该第一磁间隙114且与该第一振膜123配置,该第一振膜123与该第一喇叭座121配置。 [n0074] 该第二振动组件13包含有第二喇叭座131、第二音圈132以及第二振膜133,该第二喇叭座131与该磁回组件11的另一侧表面配置,该第二音圈132活动配置于该第二磁间隙115且与该第二振膜133配置,该第二振膜133与该第二喇叭座131配置,该第二喇叭座131与该第一喇叭座121相互组合。 [n0075] 当本实用新型的双面振动扬声器1在运用时可结合于音箱(图中未示),使该第一振动组件12与该第二振动组件13以上下对称的方式设置于该磁回组件11的两面,而共享该磁回组件11,借此可让该第一振动组件12与该第二振动组件13分别配合该第一导磁单元112以及该第二导磁单元113,进而形成上下两个完全独立的磁场(如图1、图2及图8至图10所示),以便透过电磁作用通过该第一音圈122与该第二音圈132推动该第一振膜123与该第二振膜133振动。 [n0076] 该第一振动组件12与该第二振动组件13运动时,由该第一音圈122与该第二音圈132接受到外部输入的电子信号后,会使该第一振膜123与该第二振膜133同时向外与同时向内运动,当该第一振膜123与该第二振膜133两者向外运动时,推动空气振动而发声,而当该第一振膜123与该第二振膜133两者向内运动时,两作用力会通过该通气孔1115互相抵减,使该第一振动组件12与该第二振动组件13实现减震的功能,避免因该第一振膜123与该第二振膜133运动产生的作用力,带动整个双面振动扬声器1跟着振动。 [n0077] 如此,本实用新型的双面振动扬声器1可在尺寸不变的情况下,通过该第一振膜123与该第二振膜133的双面振膜的设计,实现双向发声的效果,借以提升该双面振动扬声器1的输出音量与低音。更重要的是,可因该第一振动组件12与该第二振动组件13的同时运动,而抵消彼此间的作用力,并进一步增加该双面振动扬声器1的制震力,防止该第一振膜123与该第二振膜133振动时,会带动整个双面振动扬声器1产生不必要的振动,以避免共振产生杂音与失真。另外,本实用新型的双面振动扬声器1可通过该主导磁单元111的H形设计,让该第一振动组件12与该第二振动组件13分别配合该第一导磁单元112以及该第二导磁单元113形成上下两个独立的磁路,并因共享一个主导磁板1111,即可以形成上下两个独立的磁路,因此不会增加该双面振动扬声器1整体的高度。再者,该主导磁板1111与各该侧导磁板1112之间是以各该组接部1113与各该对接部1114组合,因此各该组接部1113与各该对接部1114之间可以雷射焊接进行连接,其除可降低该主导磁单元111以金属冲压成形的困难之外,也可降低本实用新型的双面振动扬声器1的厚度。 [n0078] 另外,在该双面振动扬声器1的组装上,仅需先将该磁回组件11、该第一振动组件12以及该第二振动组件13各自分别组装完成后,再直接将该磁回组件11、该第一振动组件12以及该第二振动组件13三个组件结合固定,即可完成该双面振动扬声器1的组装。也就是将该双面振动扬声器1拆为三个模块半成品,再一次性组装为成品,组装上质量更稳定也更有效率。 [n0079] 除上述实施例外,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如图1至图7所示),该主导磁板1111的两侧分别具有该通气孔1115,各该通气孔1115呈凹口状,该第一喇叭座121与该第二喇叭座131的两侧分别具有至少一个开孔10,各该开孔连通各该通气孔1115。 [n0080] 除上述实施例外,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如图1至图4及图10所示),各该侧导磁板1112具有透气孔1116,各该透气孔1116的孔径大于该主导磁板1111的厚度,各该透气孔1116跨设于该主导磁板1111的一侧表面及另一侧表面,该第一喇叭座121与该第二喇叭座131的两侧分别具有至少一个开孔10,各该开孔10连通各该透气孔1116及该通气孔1115。 [n0081]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如图1至图4所示),该第一喇叭座121与该第二喇叭座131的两侧分别具有至少一个开孔10,各该开孔10连通该通气孔1115。借此,本实用新型的双面振动扬声器1可通过各该通气孔1115与各该开孔10的配合,使该第一振膜123与该第二振膜133运动时产生的气流与作用力能充分抵消,将部分气体排出该双面振动扬声器1外部,以调节该双面振动扬声器1内部多余的气流,而增加该双面振动扬声器1的制震力,防止该第一振膜123与该第二振膜133振动时,会带动整个双面振动扬声器1产生不必要的振动,达到该双面振动扬声器1制震的目的,以避免共振产生杂音与失真。 [n0082]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如图1至图7所示),该主导磁板1111的两侧分别具有通气孔1115,各该通气孔1115呈凹口状,各该侧导磁板1112具有与各该通气孔1115连通的透气孔1116。其中,该主导磁单元111皆为金属导磁材料(例如低碳钢),因此难以透过常规金属冲压工艺直接形成H形。为实现剖面呈H形的该主导磁单元111,该主导磁板1111为平面状且该主导磁板1111于设置两个凹口状的通气孔1115后具有四个凸部,各该侧导磁板1112可设有两个通孔以对应所述凸部,以便与该主导磁板1111组合。另外,该第一喇叭座121与该第二喇叭座131的两侧分别具有至少一个开孔10,各该开孔10连通各该透气孔1116。再者,该双面振动扬声器1的长边侧可设有多个开孔10、或该双面振动扬声器1的短边侧可设有单个开孔10、或该双面振动扬声器1的长边侧可设有多个开孔10及该双面振动扬声器1的短边侧可设有单个开孔10。借此,本实用新型的双面振动扬声器1可通过各该通气孔1115、各该透气孔1116与各该开孔10的配合,使该第一振膜123与该第二振膜133运动时产生的气流与作用力能充分抵消,将部分气体排出该双面振动扬声器1外部,以调节该双面振动扬声器1内部多余的气流,而增加该双面振动扬声器1的制震力,防止该第一振膜123与该第二振膜133振动时,会带动整个双面振动扬声器1产生不必要的振动,达到该双面振动扬声器1制震的目的,以避免共振产生杂音与失真。 [n0083]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如图2至图7所示),该主导磁板1111的两端部的两侧分别具有该组接部1113,各该侧导磁板1112具有与各该组接部1113组合的两个该对接部1114,当该主导磁板1111以各该组接部1113穿设各该侧导磁板1112的对接部1114后,再以雷射焊接方式完成彼此间的连接,以确保该主导磁单元111与各该侧导磁板1112不易脱落,使该主导磁单元111具有较佳的运作稳定性。 [n0084]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如图2至图7及图9所示),各该组接部1113的两侧分别具有挡抵部1118,且各该组接部1113超出所述挡抵部1118。各该组接部1113与各该对接部1114组合后可由各该挡抵部1118挡抵各该侧导磁板1112,以使各该组接部1113不超出各该对接部1114,即各该组接部1113不超出各该侧导磁板1112的外壁面。如此,该主导磁板1111与各该侧导磁板1112进行雷射焊接时有空间容置锡球(图中未示),因此,即使锡球凸出各该侧导磁板1112的壁面,也会因各该侧导磁板1112与该第一喇叭座121以及该第二喇叭座131间的空间区20,使得该磁回组件11组装于该第一喇叭座121与该第二喇叭座131时不会产生干涉。此外,各该组接部1113不超出各该侧导磁板1112的外壁面也可使该磁回组件11的磁路遵循预定的磁路径,以避免有磁力发散的情况。 [n0085]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如图2至图7所示),各该对接部1114为贯穿孔。借此,本实用新型的双面振动扬声器1可由各该侧导磁板1112的外侧雷射焊接各该组接部1113与各该对接部1114。 [n0086]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如图2至图7所示),该第一导磁单元112具有第一磁铁1121及第一导磁板1122,该第二导磁单元113具有第二磁铁1131及第二导磁板1132,该第一磁铁1121设于该主导磁板1111的一侧表面,该第一导磁板1122设于该第一磁铁1121,该第二磁铁1131设于该主导磁板1111的另一侧表面,该第二导磁板1132设于该第二磁铁1131。如此,本实用新型的双面振动扬声器1可让该第一振动组件12与该第二振动组件13分别配合该第一导磁单元112以及该第二导磁单元113,进而形成上下两个完全独立的磁场(如图8及图9所示),以便透过电磁作用通过该第一音圈122与该第二音圈132推动该第一振膜123与该第二振膜133振动。 [n0087]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如图1至图4及图8至图10所示),该第一喇叭座121的两侧分别具有至少一个第一开口部1211,该第二喇叭座131的两侧分别具有至少一个第二开口部1311,各该第一开口部1211与各该第二开口部1311相互对应形成该开孔10;在本实施例中该第一喇叭座121的两侧分别具有三个第一开口部1211,该第二喇叭座131的两侧分别具有三个第二开口部1311,进而使该双面振动扬声器1的两侧分别具有三个开孔10,且分别以两侧的其中一个开孔10对应各该透气孔1116。如此,本实用新型的双面振动扬声器1可通过各该开孔10、各该通气孔1115与各该透气孔1116的配合,使该第一振膜123与该第二振膜133运动时产生的气流与作用力能充分抵消,将部分气体排出该双面振动扬声器1外部,以调节该双面振动扬声器1内部多余的气流,而增加该双面振动扬声器1的制震力,防止该第一振膜123与该第二振膜133振动时,会带动整个双面振动扬声器1产生不必要的振动,达到该双面振动扬声器1制震的目的,以避免共振产生杂音与失真。 [n0088]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如图2至图7所示),各该侧导磁板1112的两端分别具有结合部1117,该第一喇叭座121与该第二喇叭座131对应组接于所述结合部1117,使该第二喇叭座131与该第一喇叭座121相互组合,并使各该侧导磁板1112的外侧面与该第一喇叭座121以及该第二喇叭座131之间形成空间区20,该空间区20连通各该开孔10与各该透气孔1116。如此,本实用新型的双面振动扬声器1可通过各该开孔10、各该通气孔1115与各该透气孔1116的配合,使该第一振膜123与该第二振膜133运动时产生的气流与作用力能充分抵消,将部分气体排出该双面振动扬声器1外部,使多余气流不会蓄积于该空间区20内,以调节该双面振动扬声器1内部多余的气流,而增加该双面振动扬声器1的制震力,防止该第一振膜123与该第二振膜133振动时,会带动整个双面振动扬声器1产生不必要的振动,达到该双面振动扬声器1制震的目的,以避免共振产生杂音与失真。 [n0089]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如图2至图4及图9所示),该第一喇叭座121与所述结合部1117的对应组接处分别设有凸出部125,各该侧导磁板1112的结合部1117与各该凸出部125相互抵靠,以使各该侧导磁板1112的外侧面与该第一喇叭座121以及该第二喇叭座131之间形成该空间区20;如此,可通过各该结合部1117与各该凸出部125的配合,避免于进行雷射焊接时,因锡球造成组装上的干涉。 [n0090] 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如图1至图4、图8及图9所示),该第一振动组件12还包括有两个第一弹波124,各该第一弹波124的一侧具有第一固定部1241(例如定位孔),各该第一弹波124的另一侧结合该第一音圈122,该第一喇叭座121的两侧分别具有第一组合部1212(例如定位凸体),各该第一弹波124的第一固定部1241结合于该第一喇叭座121的各该第一组合部1212,另外,该第二振动组件13还包括有两个第二弹波134,各该第二弹波134的一侧具有第二固定部1341(例如定位孔),各该第二弹波134的另一侧结合该第二音圈132,该第二喇叭座131的两侧分别具有第二组合部1312(例如定位凸体),各该第二弹波134的第二固定部1341结合于该第二喇叭座131的各该第二组合部1312。如此,本实用新型的双面振动扬声器1可分别通过所述第一弹波124与所述第二弹波134稳定维持该第一音圈122与该第二音圈132的位置,除提高该双面振动扬声器1的承受功率得以输出更大音量之外,更可使该双面振动扬声器1于低频时避免该第一音圈122与该第二音圈132产生振动偏离轴心,而导致异音失真的问题。 [n0091]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如图1至图4及图8所示),该双面振动扬声器1的长边侧可设有多个开孔10,该双面振动扬声器1的短边侧可设有单个开孔10,各该第一组合部1212可位于该双面振动扬声器1的短边侧的各该开孔10的第一开口部1211,各该第二组合部1312可位于该双面振动扬声器1的短边侧的各该开孔10的第二开口部1311,以简化本实用新型的双面振动扬声器1的结构。另外,各该第一组合部1212也可位于该双面振动扬声器1的长边侧的所述开孔10的第一开口部1211,各该第二组合部1312也可位于该双面振动扬声器1的长边侧的所述开孔10的第二开口部1311。 [n0092] 本实用新型在上文中已以较佳实施例揭露,然而本领域技术人员应理解的是,该实施例仅用于描绘本实用新型,而不应解读为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应注意的是,凡是与该实施例等效的变化与置换,均应设为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范畴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当以权利要求书所界定的范围为准。
权利要求:
Claims (14) [0001] 1.一种双面振动扬声器,其特征在于,包含: 磁回组件,其包括有主导磁单元、第一导磁单元及第二导磁单元,该主导磁单元具有主导磁板及两个侧导磁板,该主导磁板具有至少一个通气孔,各该侧导磁板设于该主导磁板的两侧,该主导磁板的两侧分别具有至少一个组接部,各该侧导磁板具有与该组接部组合的至少一个对接部,该主导磁单元形成H形,该第一导磁单元设于该主导磁板的一侧表面,该第二导磁单元设于该主导磁板的另一侧表面,该第一导磁单元具有第一磁间隙,该第二导磁单元具有第二磁间隙; 第一振动组件,其包括有第一喇叭座、第一音圈以及第一振膜,该第一喇叭座与该磁回组件的一侧表面配置,该第一音圈活动配置于该第一磁间隙且与该第一振膜配置,该第一振膜与该第一喇叭座配置;以及 第二振动组件,其包括有第二喇叭座、第二音圈以及第二振膜,该第二喇叭座与该磁回组件的另一侧表面配置,该第二音圈活动配置于该第二磁间隙且与该第二振膜配置,该第二振膜与该第二喇叭座配置,该第二喇叭座与该第一喇叭座相互组合。 [000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面振动扬声器,其特征在于,该主导磁板的两端部的两侧分别具有该组接部,各该侧导磁板具有与各该组接部组合的两个该对接部。 [0003]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面振动扬声器,其特征在于,各该组接部的两侧分别具有挡抵部,且各该组接部超出所述挡抵部,各该挡抵部挡抵各该侧导磁板,各该组接部不超出各该对接部。 [0004]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面振动扬声器,其特征在于,该对接部为贯穿孔。 [0005]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面振动扬声器,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喇叭座与该第二喇叭座的两侧分别具有至少一个开孔,各该开孔连通该通气孔。 [0006]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面振动扬声器,其特征在于,该主导磁板的两侧分别具有该通气孔,各该通气孔呈凹口状,各该侧导磁板具有与各该通气孔连通的透气孔,该第一喇叭座与该第二喇叭座的两侧分别具有至少一个开孔,各该开孔连通各该透气孔。 [0007]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双面振动扬声器,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喇叭座的两侧分别具有至少一个第一开口部,该第二喇叭座的两侧分别具有至少一个第二开口部,各该第一开口部与各该第二开口部相互对应形成该开孔。 [0008]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双面振动扬声器,其特征在于,该第一振动组件还包括有两个第一弹波,各该第一弹波的一侧具有第一固定部,各该第一弹波的另一侧结合该第一音圈,该第一喇叭座的两侧分别具有第一组合部,各该第一弹波的第一固定部结合于该第一喇叭座的各该第一组合部,各该第一组合部位于各该开孔;该第二振动组件还包括有两个第二弹波,各该第二弹波的一侧具有第二固定部,各该第二弹波的另一侧结合该第二音圈,该第二喇叭座的两侧分别具有第二组合部,各该第二弹波的第二固定部结合于该第二喇叭座的各该第二组合部,各该第二组合部位于各该开孔。 [0009]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面振动扬声器,其特征在于,各该侧导磁板具有透气孔,各该透气孔的孔径大于该主导磁板的厚度,各该透气孔跨设于该主导磁板的一侧表面及另一侧表面,该第一喇叭座与该第二喇叭座的两侧分别具有至少一个开孔,各该开孔连通各该透气孔及该通气孔。 [0010]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面振动扬声器,其特征在于,该主导磁板的两侧分别具有该通气孔,各该通气孔呈凹口状,该第一喇叭座与该第二喇叭座的两侧分别具有至少一个开孔,各该开孔连通各该通气孔。 [0011]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面振动扬声器,其特征在于,各该侧导磁板的两端分别具有结合部,该第一喇叭座与该第二喇叭座对应组接于所述结合部,各该侧导磁板的外侧面与该第一喇叭座以及该第二喇叭座之间形成空间区。 [0012]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双面振动扬声器,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喇叭座与所述结合部的对应组接处分别设有凸出部,各该侧导磁板的结合部与各该凸出部相互抵靠,以使各该侧导磁板的外侧面与该第一喇叭座以及该第二喇叭座之间形成该空间区。 [0013]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面振动扬声器,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导磁单元具有第一磁铁及第一导磁板,该第二导磁单元具有第二磁铁及第二导磁板,该第一磁铁设于该主导磁板的一侧表面,该第一导磁板设于该第一磁铁,该第二磁铁设于该主导磁板的另一侧表面,该第二导磁板设于该第二磁铁。 [0014]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面振动扬声器,其特征在于,该第一振动组件还包括有两个第一弹波,各该第一弹波的一侧具有第一固定部,各该第一弹波的另一侧结合该第一音圈,该第一喇叭座的两侧分别具有第一组合部,各该第一弹波的第一固定部结合于该第一喇叭座的各该第一组合部;该第二振动组件还包括有两个第二弹波,各该第二弹波的一侧具有第二固定部,各该第二弹波的另一侧结合该第二音圈,该第二喇叭座的两侧分别具有第二组合部,各该第二弹波的第二固定部结合于该第二喇叭座的各该第二组合部。
类似技术:
公开号 | 公开日 | 专利标题 US9992576B2|2018-06-05|Speaker including damper having deformation prevention member US7480392B2|2009-01-20|Plate type speaker using horizontal vibration voice coil US7747034B2|2010-06-29|Speaker device CN103167374A|2013-06-19|高功率微型扬声器 EP0618752B1|1998-09-09|Loudspeaker structure CN108966093A|2018-12-07|用于激励器的弹片、激励器以及屏幕发声装置 US20200213750A1|2020-07-02|Speaker JP2003032789A|2003-01-31|スピーカ US8965034B2|2015-02-24|Suspension structure US20090278644A1|2009-11-12|Thin multi-function vibration actuator US20120308070A1|2012-12-06|Slim type speaker and magnetic circuit therefor WO2010049990A1|2010-05-06|スピーカ装置用磁気回路及びスピーカ装置 CN214338126U|2021-10-01|双面振动扬声器 KR20090040952A|2009-04-28|전자음향변환기 CN105392092A|2016-03-09|振动发声装置 KR101154253B1|2012-06-13|입체형 트랙타입 보이스코일판을 갖는 평판형 스피커 CN213586267U|2021-06-29|双面扬声器 JP5139366B2|2013-02-06|薄型音響電気機械変換器 KR101900860B1|2018-09-21|스피커 WO2019196138A1|2019-10-17|一种电枢及受话器 CN214014517U|2021-08-20|双面扬声器 JP2001211497A|2001-08-03|スピーカ TWI741928B|2021-10-01|雙面揚聲器 KR100764852B1|2007-10-09|휴대단말장치를 위한 스피커 JP4353226B2|2009-10-28|スピーカ
同族专利:
公开号 | 公开日
引用文献:
公开号 | 申请日 | 公开日 | 申请人 | 专利标题
法律状态:
2021-10-01| GR01| Patent grant| 2021-10-01| GR01| Patent grant|
优先权:
[返回顶部]
申请号 | 申请日 | 专利标题 CN202120647395.XU|CN214338126U|2021-03-30|2021-03-30|双面振动扬声器|CN202120647395.XU| CN214338126U|2021-03-30|2021-03-30|双面振动扬声器| 相关专利
Sulfonates, polymers, resist compositions and patterning process
Washing machine
Washing machine
Device for fixture finishing and tension adjusting of membrane
Structure for Equipping Band in a Plane Cathode Ray Tube
Process for preparation of 7 alpha-carboxyl 9, 11-epoxy steroids and intermediates useful therein an
国家/地区
|